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磊王海涵)“大部分的慢性损伤是由体态不良引起的。”日前,蚌埠医科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的“康育工坊”内,康复医学临床教研室副教授徐从体正在带着同学们进行体态评估,重新学“站立”,学“走路”。
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特色服务之一,康育工坊内不仅有关节角度尺、姿势矫正镜、体态评估量表等设备,还有耗资数十万元购进的三维步态动作捕捉与训练系统、等长训练器等专业设备。测试者只要做深蹲、跨栏步等几个基础动作,就可进行基础体态评估、姿势观察、全身基础体态初筛,再加上围度测量、关节活动度测量等专业评估,几分钟即能对体态进行科学评估。
图为老师正在为学生做体态评估图片由蚌埠医科大学提供“因为肩胛骨疼,我有段时间都睡不着觉。做了体态评估,发现是圆肩,需要做体态修正。”学生郑午阳在做了体态评估后,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半小时就感觉肩膀放松了很多,今天晚上肯定能睡个好觉!”
而学生路千钧虽然身体还未出现不适症状,但体态评估后发现站姿有髋关节内旋的问题,时间久了会导致运动功能受限及下肢力线异常等。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并重新学起了“走路”——“保持身体中立位,目视前方,手臂自然摆动,脚跟先着地并滚动至脚尖。对,这样就能纠正髋关节内旋问题了。”
图为老师正在为学生做体态评估图片由蚌埠医科大学提供不仅能进行步态训练、运动康复训练,这里还能进行赛前运动风险筛查、健身前运动基础评估等,其中肌力初筛等项目收集数据还是科研所需的第一手材料。对于该校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里是教学楼之外的“课堂”。工坊内配备的艾灸、筋膜刀、五禽戏教学图谱等,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日常会用到的康复器材,还是趁手的专业教具。
“工坊投入使用半年时间,已有百余名学生纠正了体态问题。”蚌埠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学生党总支副书记、学生宿舍2号楼功能型党支部书记汤小勇表示,学生服务中体现“医”字特色,结合专业建设与志愿服务,康复工坊的运营中还融入党团建设,通过党员先锋岗和团员示范岗的设立,推动服务实践转化为思想教育载体。
责任编辑:梁国胜原春琳
流程编辑:朱宏利
原标题:蚌埠医科大学开设康育工坊百名学子重新学“站”“走路”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编辑: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