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什么事啊,我手机都快被这新闻刷爆了。你说这郭德纲和杨议,是又怎么了,怎么就突然又把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翻出来了呢。我就是刷个微博,结果差点没把我气得把手机扔出去,这事儿不就是个老段子吗。
说实话,我看着郭德纲昨天那条动态,心里还真有点不是滋味。他晒票卖光,沪上相声演出爆满,京剧一样一票难求,这本是好事,可这字里行间,怎么就又带上了那股劲儿呢。好家伙,还特意提了杨议,这不就是明摆着要掀起新一轮的口水仗吗。

我就纳闷了,这些年,两人隔空喊话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上一次大概是前几年那次,杨议在直播里提了句什么,郭德纲那边马上就有人跟着回应。这来来回回的,看客都疲了,他们俩怎么还乐此不疲呢。
这次呢,好像起因又是杨议在直播里说了点什么,原话我没仔细去扒,大概意思就是觉得相声这行当,有些人德不配位之类的。听着就让人觉得火药味十足,这不明摆着指桑骂槐嘛。
然后郭德纲这边就发了这么一条微博,炫耀了一圈儿票房。票房好是真事。根据德云社官方发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去年他们全国巡演的平均上座率达到了惊人的98%,而且多场演出都是开票即秒罄。这成绩确实没得说。

这成功的光环,就非得和陈年旧怨捆绑在一起吗。非得隔着屏幕来这么一出,好像只有把对方踩下去,自己的成功才显得更耀眼一样。这种做法,在我看来真是有点,怎么说呢,格局有点小了。
咱们普通人,谁没事儿老惦记着以前那点不愉快啊。过好自己的日子,挣自己的钱,把自己的事儿办漂亮了,不比什么都强。
可他们呢,非要拉出来遛一遛,还让那么多吃瓜群众跟着看热闹。
话说回来,杨议这些年也挺不容易的,从相声舞台转到短视频平台,也算是另辟蹊径。他在短视频平台上粉丝不少,拍的段子也挺接地气,好多老头老太太都爱看。据说他在某短视频平台的最高在线观看人数,曾经超过了百万,这流量也是实打实的。

可他就是喜欢在直播里聊点“内幕”,抖点“包袱”,一不小心就又把“老郭”给扯进去了。你不能说他完全没道理,但这么公开地、反复地挑事儿,确实也显得不太高级。
而且,这京剧售罄的事儿,也值得说道说道。德云社这几年确实在京剧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票卖得好,那是推广得力,观众认可。这本身是传统文化振兴的好事,但要是这背后的情绪表达,是为了给谁“打脸”,那这京剧的文化价值,是不是也被掺杂了点别的味道呢。
我身边好几个朋友,以前都是相声迷,现在也都不怎么听德云社了。他们说,以前图个乐呵,现在感觉“内斗”比相声本身还精彩,看着都累。这就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了,不是吗。

就像2018年那会儿,郭德纲在节目里提了一句某个相声演员的家事,结果就引发了一轮不小的争议。那时候我就在想,说相声的,说学逗唱是本事,但有些话,真的没必要往外说,尤其是在公众场合。
这次又来,我真不知道他们是享受这种“你来我往”的流量,还是真的就咽不下那口气。
要我说,都是混江湖的,谁也不比谁高贵到哪里去。大家各自安好,把作品搞好,比什么都强。
现在这个时代,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演出好不好,观众用脚投票。你人品怎么样,时间会给出答案。非得靠这种隔空喊话来刷存在感,真的挺没劲的。我看着都觉得累得慌,他们自己不累吗。

所以,我手机滑到这里,真是忍不住想说两句。这些所谓的“恩怨情仇”,观众真的没那么大兴趣每天追着看。大家想看的是好作品,是真功夫,而不是这些没完没了的口水仗。
声明:文章里90%以上都是原创,剩下的部分借助AI查资料和验证信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传递一些正能量,不夹杂低俗或负面的东西。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