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22日讯10月22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2025年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新闻发布会,据滨州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燕羽丰介绍,今年以来,滨州市外贸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顶压前行,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据滨州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滨州市进出口1010.8亿元人民币,历史同期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6.1%,分别居全省第9位、第9位。其中,出口414.7亿元,下降11.1%;进口596.1亿元,增长22.7%。

体量规模创历史新高
从单月看,前三季度有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除3、6月份外,其他7个月均高于全省增速,9月份单月进出口99.3亿元,保持4%增长,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从季度看,一季度滨州市进出口迅速摆脱去年四季度的颓势,增长0.9%,二、三季度分别增长8.8%、8.4%,进出口规模稳定增长,拉动前三季度进出口值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00亿元。
外贸多元化持续推进
从市场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72.9亿元,增长15.1%,占进出口总值的76.5%,比重提升6个百分点。对几内亚、巴西、印尼等进出口分别增长60.5%、32.5%、188.1%。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846.1亿元,增长2%,保税物流、加工贸易优于整体,分别增长37.7%、21.3%。
出口产品向新向优
前三季度,滨州市出口机电产品104.2亿元,占出口总值的25.1%。其中,出口汽车零配件、半导体器件、食品加工机械等高技术产品分别增长27.7%、18.9%、15.2%。此外,预焙阳极增长6.2倍,高新技术化学品出口7亿元,增长11.7%。
进口量值稳步上升
随着内需潜力有效释放,滨州市前三季度进口值、增速连破前值,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到33.3%。前三季度,铝矿砂、原油进口值分别增长52.4%、8.6%,石油气、成品油进口值分别增长62.7%、39.5%。
外贸主体积极活跃
从企业端看,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到1398家,增加5%。其中,民营企业1353家,增加5.5%,进出口899.3亿元,增长8.8%,占全市进出口值的89%,提升2.2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出口15.6亿元,增长14.2%。从县区端看,有6个县区实现正增长,邹平、无棣、滨城、北海、阳信高于全市整体增速。

今年以来,滨州海关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加大AEO企业培育力度,推广“税•关信用通”AEO共享赋能新质项目应用,联合商务、税务、银行等部门开展“信用赋能助企发展”系列活动,惠及企业190余家,前三季度,完成AEO认证1家,复核通过3家。持续提升原产地证书签发效率,建立“无纸化申报+智能审核+自主打印”模式,上线滨州市“原产地自助打印地图”,设置自助打印点14个。前三季度,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15882份、货值77.79亿元,同比增长2.53%、11.06%,累计减免国外关税3.89亿元。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活力,高效办理备案、变更、注销等手续。前三季度,共新增报关单位备案企业987家,同比增长17.92%。
支持开放平台建好用好
助力滨州港越级发展,持续提升滨州港“智慧口岸”建设水平,提升海运口岸监管服务效能,监管滨州港进出口货物139.5万吨,同比增长38.5%;货值55.4亿元,同比增长35.9%。助力保税物流中心发展,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招引企业开展业务,前三季度,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值8亿元,其中,一线进出口1.6亿元,增长4.9倍。助力内陆港业务破冰,深入开展内陆港及博兴县周边产业布局、跨境物流需求调研,提出内陆港运营机制整合优化、场所扩建等意见建议,高效推进TIR业务及“多港集发”模式改革落地,前三季度,监管内陆港出口货物1014.1吨,2836万元,其中TIR货物12批次,617.7万元。
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精准开展外贸政策宣讲,组织全市外贸“新春第一课”,开展外贸注册备案、农产品出口等政策宣讲16次,常态化开展“关企直通车”,调研外贸企业50余家,征集并解决企业意见建议20项;支持农食产品扩大出口,强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编制风险预警信息,指导企业加强质量管控,实现鲜苹果、鲜梨、冷冻禽肉等新增菲律宾、沙特等9个出口市场。大力推广关税保证保险改革,1-9月,共办理关税保证保险71票,担保金额3.1亿元,节约企业担保成本约220万元。
下一步,滨州海关将认真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聚焦“113388”工作体系,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支持开放平台建好用好,推动释放开放平台政策红利,扎实推进《支持企业扩大出口、稳定市场的若干重点工作》,为辖区企业精准推送海关通关便利化措施,协助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外贸数据回流,努力巩固稳中向好态势,以更优监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更严打私保障滨州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范贵勤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