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看到这一期有点变味了。
两轮公演过后,残酷的比赛赛制和现场观众的投票瞬间让姐姐们明白,选曲纯vocal和音乐剧都是危险牌,必须得选易燃易爆炸舞蹈占比大的歌曲才能占优。
所以孟佳在被分到《花样年华》后选组员的part遭遇了两轮冷场。孟佳组希望能将歌剧形式的《花样年华》改为更能点燃现场观众情绪的复古迪斯科,赵兆老师很不理解:“做任何东西都是观众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那咱们女团定义和乘风破浪的突破又在哪里?干脆做回那种小女孩女团算了,都卡哇伊都唱跳⋯⋯你们心态有问题,一直认为那样的歌曲才能赢。音乐是没有输赢的。”
且不谈音乐没有输赢,但比赛有输赢这回事。节目进行到现在给我的感觉便正如赵兆老师所说,选曲越发单一化,舞蹈动作也和国外传统女团一样以整齐划一的火热辣舞为主,没有突破,和101系女团没有任何区别。连在前面对着镜头喊话说要独唱要唱慢歌的宁静姐姐也对赛制屈服了,尽管担心自己体力不支,但选曲依旧先挑舞蹈多的,队员也挑年轻体力好能劲歌辣舞的。
甚至在选solo人选阶段,几乎所有姐姐们都不约而同而又十分默契地选出了舞蹈能力最强的队员,而我想大众其实更愿意看到姐姐们即使唱跳不专业,但仍然自告奋勇跃跃欲试的场面。
想要独唱的静姐
不知道节目组是否明白,《乘风破浪的姐姐》之所以会在第一期引发这么大的讨论度,带给大众如此强烈的惊艳感,不仅仅是姐姐的专业能力展现,更新的的是节目最大的收视群体即所有女性观众希望看到30+的女星如何打破多年来观众对年轻少女团体的固定审美,真正在舞台上展现不惧年龄不畏舆论,风格迥异却又各领风演技的时尚魅力。第一期播出时,曾有女性观众评论“看到了这些姐姐的样子,我不再害怕老去”,而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最大的意义。
我记得第一期令人拍案叫绝的那句开场文案“三十岁以后,人生的见证者越来越少,但还可以自我见证”;我也还记得赵兆老师对这个节目的期望:打造一支区别于所有女团,展现姐姐阅历美的前所未有的女团;我更加记得杜华谈起自己心中女团标准时,网友的愤怒:怎么能用传统的标准定义姐姐们?
而现在姐姐们的自信逐渐被打击,不会跳舞就会被淘汰,导致表演越发同质化,节目组和现场观众的审美也越来越趋于杜华女士心中的女团标准:年轻漂亮能唱能跳动作整齐划一的唱跳女团。
节目看到现在,最符合我心中对30+姐姐女团期待的舞台是一公的《兰花草》,没有繁复的舞蹈,只有铿锵有力的歌声与表演,三位姐姐英姿飒爽,气场全开,是对阅历丰富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姐姐们最好的诠释。这是一首完完全全符合最初节目定位的歌,鲜活而兼具生命力。
节目逐渐已经出现了高开低走的趋势,只是到了现在,我十分担心节目组所谓的“打破定义”才是对姐姐们真正的束缚。从区别于别的女团,到成为同一流水线。
到底是“我慕天地广,花语意铿锵”,还是屠龙少女最终变成了恶龙,我们暂时也无从得知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