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孔茜通讯员吴丛
连续阴雨致田地泥泞,秋收遇严峻挑战。济宁高新区快速响应,既全力助推秋粮抢收,又公布粮食烘干服务点,双重举措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守护群众“粮袋子”。
志愿者化身“抢收先锋”
以实干守护群众“粮袋子”
雨帘如织的田埂上,济宁高新区的“三秋”抢收攻坚战正紧张打响。全区以“抢”字当头、“实”字托底,启动“同心护农・合力助收”志愿服务行动,千余名志愿者化身“抢收先锋”,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守护群众“粮袋子”。
接庄街道古柳社区的玉米地里,年过七旬的张大爷曾终日紧锁眉头。子女常年在外务工,三亩玉米在阴雨里日渐饱满,老两口却望着泥泞地块束手无策,心理更是心急如焚,“地里玉米没着落,夜里听着雨声就睡不着,怕一年收成烂在地里。”志愿服务队走访得知后,当即组队赶赴田间,在泥泞中接力转运,经过三个多小时协同作战,金黄的玉米穗终于被安全送回老人家中。

看着屋内码得整齐、通风防潮的玉米堆,张大爷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脸上的愁云化作舒展的笑容:“现在可算踏实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护粮行动,已在高新区铺展成暖心画卷。“我们提前摸透了各村缺劳力的情况,雨天抢收、晴天晾晒,就是要让农户少犯愁。”志愿者说道,“能帮他们把收成稳稳收回家,再累都值,我们也希望用行动为农户送去温暖。”
据了解,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发动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1200余人,组建志愿服务队45支,足迹遍布98个行政村,精准帮扶500户农户抢收玉米等农作物700余亩。

开足马力烘干
确保秋粮归仓
走进济宁高新区恒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烘干车间,热浪与机械轰鸣交织成抢收的序曲:刚从田间转运的湿玉米堆成金黄小山,运粮三轮车在门口排起长队,工作人员麻利地将籽粒倒入进料口,8台烘干机指示灯全亮,热风循环系统不停运转。装载机穿梭转运、传送带不停输送,每个环节都紧张有序。

“目前,我们启用8台烘干机满负荷运转,每天可烘干300多吨湿粮,烘干后水分降至18%以下,达到可库存、可销售的标准。”济宁高新区恒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来忍直言,这些设备日均产出200多吨干粮,可帮助农户解决储粮难题。
如今,这场保障战,已在高新区呈现出多点联动的格局。目前,济宁高新区在黄屯街道于屯村、赵庄村以及王因街道魏庙村、高村的4处粮食烘干点开足马力。通过配备现代化烘干设备,精准调控温度与风速,日处理总量达840吨,可有效解决玉米收获后的存储问题,满足农户烘干需求,切实保障粮食品质与收成效益。
从田间抢收到仓间保鲜,烘干点成为连接丰收与收益的关键枢纽。这些站点不仅解决了“晾晒难”的燃眉之急,更通过标准化处理守住粮食品质,让农户的辛勤付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高新区的“烘干矩阵”正以精准高效的服务,为秋粮安全归仓注入坚实力量。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