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14日讯立春绘春牛、冬至包饺子、非遗缠花学起来……二十四节气不只是历法节气,更成为居民可感可触的“生活美学”。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鲁信长春社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围绕“二十四节气”打造主题社区,创新传承“和”文化理念,持续推动“文化赋能社区,惠风润泽长春”落地生根,探索出一条系统化、生活化、融合化的文化社区建设新路径。
社区为基:文化“两创”点亮社区课堂
社区书院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课堂,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平台。“节气不再是黄历上的符号,而是我们邻里相聚的节日。”社区居民刘女士在参加“节气手作”活动后感慨道,“带着孩子一起画桃花、剪红花,既传承了民俗,也拉近了邻里感情。”

这正是鲁信长春社区构建“短课+长课”双轨课程体系的初衷——打通传统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最后一米”,真正实现“文化送到家门口、送进心坎里”。短课以“24节美好生活课”为主线,贯穿四季时序,采用“知识讲解+动手实践”模式,让居民在瓷板画、非遗漆扇、国潮鱼灯等手作中触摸文化肌理。长课则聚焦缠花、拼布、石英肌理画等非遗技艺的系统传承,培养出一批居民文化骨干,30余位学员的作品在社区文化客厅中熠熠生辉,成为“民间的文化传承人”。
品牌赋能:从“活动”到“生活”的文明浸润
今年,社区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迭代升级,推出文化书院周课与“金”彩课堂两大品牌,推动文化体验从“偶尔参与”走向“日常浸润”。

文化书院周课以每周5至7天的沉浸式学习,构建“宣讲+实践+互动”闭环,内容涵盖孝老爱亲、睦邻友好等主题;“金”彩课堂则以“文化+民生”为导向,将义诊、志愿服务、文艺演出融入课程,实现“知识学得到、服务跟得上、情感连得通”。据悉,目前已开展节气手作周活动10期,参与家庭超500户。


文化促治:书院成为社区治理“润滑剂”
以文化社区为纽带,社区构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网格员与居民的五方联动格局。文化在此扮演“柔性引擎”:网格员变身“文化管家”,在活动中收集需求;居民从“参与者”成长为“共建者”,通过担任民间讲师、参与课程设计实现共建共享。

“以前楼上楼下不认识,现在一起做绒花、练合唱,自然就成了朋友。”居民王大爷说。书院不仅打破邻里隔阂,更成为议事平台——居民在非遗手作课上商讨社区微更新方案,在文化活动中形成治理共识。目前,社区问题解决效率显著提升,居民参与率持续攀升,实现了“文化滋养治理、治理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
“曲径小路挺翠竹,四角亭里听管弦……”这首在邻里间广为传唱的《家园颂——鲁信长春之歌》,正是文化社区生态的写照。随着崂山区持续深化文化“两创”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文化社区正以文脉为根基、节气为脉络、治理为动能,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社区建设、“活”在居民心中、“火”在日常生活。(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