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记者从普陀区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备受关注的普陀区康复医院将于明年第一季度正式启用。这座总建筑面积超过39000平方米、总投资约4.4亿元的现代化医院,将由普陀区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运营,以“智慧康复”为鲜明特色,为患者带来全新的康复体验。

普陀区康复医院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以‘疾病全程康复’为特色,融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医学康复中心。”普陀区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院长鲁威介绍,未来患者在这里接受的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一个从入院开始,覆盖评估、训练、日常护理直至回归社会的全程化、智能化康复管理。

智慧病房
位于延长西路583号的普陀区康复医院,主体建筑高达15层,核定床位300张。其“智慧”基因首先体现在硬件设施上。医院重磅打造了“未来智慧病房”——将适老化智能改造融入病房,地面、家具边角都充满巧思;智能机器人能协助护士进行物资配送,甚至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通过物联网技术,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可被实时监测并同步至医生工作站,让医疗方案随时调整、更加个性化。
除了室内的高科技,医院还别出心裁地在屋顶开辟了一片“康复花园”,让患者能在自然环境中放松心情、进行康复训练,实现身心同步康复。

智能康复设备
普陀区康复医院的“智慧”内核,更深植于其核心的康复诊疗技术。作为上海市工伤康复定点机构和普陀区康复医学联盟主席单位,普陀区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以上海市重点学科——康复医学科为核心载体,助力疾病全过程康复。
在这里,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对于因中风导致手臂活动障碍的患者,康复机器人可以辅助其进行大量、重复、标准化的动作训练,并能精确记录每一次的进步;脑机接口技术则可能帮助一些重症患者通过“意念”与外界交流或操控设备,为康复打开新的可能。这些前沿技术将重点服务于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肺康复、重症康复、运动医学康复、儿童康复等特色领域,致力于为各类功能障碍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个性化方案。
最终,所有这些智慧元素将串联起来,构建一个覆盖“康复训练-日常护理-生活支持”的全场景智慧康复生态。医院秉承“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理念,旨在通过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让康复过程不再枯燥和艰难,而是更有温度、更有成效。普陀区康复医院启用后,也将显著提升区域的康复医疗服务能级。
原标题:《超39000㎡!普陀这座“智慧康复医院”将带来全新康复体验→》
栏目编辑:顾莹颖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易雯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