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今年,飞速发展的具身机器人进入人类视野。从春晚表演到跑步马拉松,再到具身机器人竞技田径场,甚至纷纷在电商平台上上架,以具身智能技术为先导,正引领着行业变革的新潮流。那么在上海,具身机器人到底能做些什么?今天的《上海新爆款》就去聚焦具身机器人到底能有多务实?

务实的上海打造务实的机器人。就像人类在进入社会前必须上大学学习一样,我现在所在的机器人数据采集中心,就是它们的“大学”。这里模拟了真实世界里的各种场景,让机器人能在这里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数据分析。

浦东张江机器人谷的智元数采中心里,人类生活的各类场景被“搬入”了这个3000平方米的空间中,从居家环境到商超,甚至还有奶茶店和水果摊。在这里,机器人需要学习,如何应付人类社会里可能发生的种种状况。训练员正通过VR设备耐心指导新手操作:“摁住移动键,然后慢慢扣动扳机...这样能抓住吗?这个位置要再往前一点,对,再往前一点...现在可以了吗?好,接着扣动扳机...拿起的时候稍微抬起来一点,再收回来。”

每个机器人都会有专属的遥控操作员来给它做训练。记者也在超市里,尝试教起了机器人拣货,通过VR的方式来教学,平时习以为常的动作都没有那么丝滑了,而操作员就是需要通过无数次的重复,让机器人去学习并“记住”这个动作。智元机器人数据采集员赵佳文解释说:“如果让机器人学习一个动作,可能需要来回夹取物品几百次才能掌握。”

要让机器人最终能够进入真实生产生活环境,给人类实实在在的帮上忙,机器人就必须要对真实场景有着充分了解,做好应对的准备,数采中心的“实训”其实就是一个数据采集的过程。为了夯实数据底座,智元甚至已经在张江开建另一处数据采集中心,明年年初也将投入使用。同时,他们在全国多地也都有在结合不同产业,共建数采中心。智元机器人具身产品线质量与测试部总监阮丞表示:“我们会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比如工业或实验室等特殊应用场景。”

上个月,智元与富临精工达成合作协议,近百台机器人将去往工厂上岗;9月30日,智元在无锡落地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体验中心并开幕,机器人也全线上架对外开售。具身智能机器人,已经在快步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

在展示厅里,除了工业和商业应用场景,机器人正逐步走进更多家庭。“灵犀,灵犀!”随着呼唤,机器人立即给予回应:“来啦来啦!”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指出:“具身智能已进入商用阶段,卖出的机器人能积累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会驱动模型迭代,让产品更有竞争力。”

成为会跑会跳、吸引眼球的商场引流爆款,绝非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目标,各行各业都在争相开拓机器人们的落地应用场景,让研发更有针对性。

在徐汇西岸的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一支平均年龄仅25岁的年轻团队,正在研发全国首个外骨骼遥操作系统,配套5G公里级通信技术,人只要绑定在外骨骼上做动作,机器人就可以几乎无延误的做出相应动作。

这套远程全身操作系统,不久就将投用到危险场景的作业中,例如消防救援等,未来,可能人在办公室里,就可以远程遥控场景中的机器人作业。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智能研究中心负责人白辰甲介绍,今年计划在中国电信临港的大规模算力中心部署机器人进行巡检任务。他指出,机房环境通常闷热缺氧,不适合人员长期作业,而机器人正好能胜任这种环境下的设备巡检工作,有效防范线路老化等隐患。目前,团队已在现有机器人系统基础上,重点升级了其铰链和物体操作能力,为实际应用做好技术准备。

具身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到量产工厂,再进入到工业、商用各个领域。各家机器人企业也正从不同赛道切入,要让机器人从短时“爆款”成为能长期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的人类好帮手。

智元机器人首席营销官邱恒形象地比喻:“大家可能认为这是个‘爆款’,但我看到的只是划燃了一根火柴,即将点燃一片旷野。让各行各业都被人形机器人赋能,这个‘爆’不是现象,而是一种新的价值。”
从实验室喂料到超市里拣货,具身机器人的发展路径充满了务实色彩,特别是与工厂签下大单,让近百台机器人走进产线搬运物料,标志着工业具身智能规模化商用的破冰。当机器臂在车间精准抓取,这不仅是技术的落地,更是人机协作,赋能千行百业的未来图景徐徐展开。
看看新闻记者:应冠文
编辑:张予洋
视频编辑:朱玲敏
摄像:孔权
责编:李吟涛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