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事件发酵!官媒7字评价,句句扎心,说到了大众心里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张雪峰事件发酵!官媒7字评价,句句扎心,说到了大众心里


张雪峰事件发酵!官媒7字评价,句句扎心,说到了大众心里

  2025-10-05 05:23:35     简体|繁體
http://vip.993113.com/1092545.html

张雪峰事件发酵!官媒7字评价,句句扎心,说到了大众心里张雪峰最近的风波,真是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从一个考研辅导班的老师,到如今粉丝过千万的网络红人,他的身份和口碑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还记得几年前那个坚持在小教室里讲课、工资只有两三千的“张老师”吗?

如今,他成了短视频平台的头部大V,开直播卖高价咨询卡,甚至能在公共场合承诺“祖国统一时捐5000万”,一时间把自己推上了舆论最前线。

这次“全平台禁止关注”的处理,直接把张雪峰推上了热搜。

很多网友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因为他说了太多“真话”?

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梳理下时间线,起因是在2025年9月初,张雪峰带员工看阅兵,并在言论中提到“若祖国有难,愿捐五千万”。

这话一出,网上吵成一团。

有些人觉得他爱国,有担当;可更多人质疑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炒作嫌疑——毕竟,阅兵现场根本没有战争信号,他却自带“宣战”气氛。

争议还不止于此,张雪峰平时在直播间里的“报志愿建议”也是一大爆点。

他总是把高考、考研、选专业说得特别现实,新闻学、哲学、化学、土木这些,他三句话就能总结成“就业天坑”,再把文科类专业定义为“服务业”,让不少家长和考生听得胆战心惊。

其实,学科的价值怎么能只看就业率和工资?

现实生活中,多少人靠兴趣和天赋走出自己的路,但在张雪峰的直播间,所有专业都被贴上了“值不值钱”的标签。

再说说他那几档天价咨询卡,最便宜的都要一万多,贵的直接奔两万。

别说普通家庭,很多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家长都要掂量掂量。

可明明他的免费直播里就有不少类似内容,让不少家长觉得“花钱买不到干货”。

据投诉平台的数据,今年以来张雪峰团队的价格和服务问题被投诉了三十多次,矛头直指内容重复、体验不值。

其实,“极端功利化和短视”的说法早就不是普通网友在喊,连南方网等主流媒体都发声批评。

张雪峰确实用数据和实操帮过不少人,但他把全部焦点都放在就业、分数这些短期目标上,忽略了学科本身的深度和社会意义,还容易制造焦虑。

尤其是他那句“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考名校就完了”,说着像在提醒大家,其实更像是给焦虑浇油。

回头想想,张雪峰当年靠着拆解高校信息、免费直播、教人如何“冲稳保”,确实帮很多家长和学生理清了思路。

那时候的他,更多是在和信息壁垒作斗争。

可后来生意做大了,服务变得高价、模式变得商业化,就和初衷渐行渐远。

连不少曾经的“粉丝家长”都说:他现在的建议像工厂流水线,根本顾不上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

更尴尬的是,张雪峰自己也被自己“打脸”。

当年力荐土木工程,几年后调侃土木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文科被贬低、基础学科被戏称“天坑”,全社会的专业选择更容易变得单一、短视。

最怕的是,孩子们被这种思路绑架,丢了自己的兴趣和成长空间。

说到底,张雪峰事件给整个社会提了个醒:教育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也不能把焦虑变成生意。

现在AI志愿平台、信息公开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获取资源的门槛降低了,大家更希望看到多元、长远、有人情味的教育建议。

如果张雪峰能放下功利心,多点人文关怀,也许还有机会扳回口碑。

对于广大普通人来说,最希望看到的,是信息公平,而不是焦虑的生意链。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