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
破解集群小散低精准施策促升级

9月4日,位于威县常庄镇的河北昊能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检测农机配件漆面。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建成省级汽配橡塑制品质检平台,制定车用密封条、建筑门窗密封条2项橡塑行业省级团体标准,3个“园中园”有效推动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今年,威县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着力培育壮大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上半年营业收入110.8亿元,同比增长8.1%,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县坚持系统性思维,精准施策,以共享理念破解企业‘小’、用‘园中园’路径解决产业分布‘散’、强化质量提升解决集群质量‘低’的短板问题,推动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威县县委书记高凯英说。
共享,助力中小企业加速跑
9月12日10时,在威县为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量身打造的共享检验检测平台——河北省汽配橡塑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共享检验检测中心”),亚太拉斯氙气老化箱内透出微光,里面放着20多家本地企业的30多种检测样品。
“这台设备可以精准调控温湿度,用1000小时真实模拟产品一年自然老化状态。”共享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徐树亭介绍,热老化测试主要是在高温条件下评估材料耐老化性能,是产品性能测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以往,集群内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先进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热老化试验不规范,难以为产品设计提供有效数据参考,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无法达到设计的使用寿命。
“中小企业实力弱,很难引进昂贵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才,在当地没有专业检测平台的情况下,做检测就要往外地跑,费时费力,致使急单、技术含量高的订单不敢接,产品更新不及时,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正在等待样品拉伸强度、门尼粘度等检测结果的威县亚泰密封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玉博道出了不少企业曾经的苦恼。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有了显著改观。今年,威县针对产业集群内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依托县属国企控股的河北顺树汽配质量检验服务有限公司打造共享检验检测中心,并于6月获批省级汽配橡塑制品质检平台。该共享检验检测中心投资1100余万元,购置检验检测设备仪器50台(套),能够提供轻工领域橡胶制品、塑料制品2大类91项检测服务,覆盖产业集群80%以上的检测需求。
“产品所有参数均符合国家标准,这个订单稳了!”10时40分许,孙玉博手握检测报告激动地说,从客户提需求到产品检测合格用时1个多月,这在以前很难想象。
8月,孙玉博收到一份技术难度大的订单,需要在两个月内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密封条。如果没有共享检验检测中心,仅原材料研发中各种性能检测所耗费的时间就超过了订单时限。他刚接单就赶紧联系了共享检验检测中心,通过压缩检验时限、合作研发等方式,成功研制出产品所需的新材料。
“通过共享检测能力,能够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检测、研发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助力企业加速跑。”徐树亭说,共享检验检测中心挂牌成立2个多月来,为40余家企业提供50余次检测服务。
为了进一步破解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市场销售等难题,威县积极探索县域产业技术创新新路径,梳理汽配产业集群9家企业15项技术需求,联合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共享研发。推出国内一站式汽配批发“汽配贸”平台,覆盖全国60余万采购用户,打造共享销售模式。成立汽车配件行业协会,探索共享集采、共享模具、共享人才等新场景新应用,助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园中园”,推动产业集聚成势
9月11日,威县高新区专用车“园中园”,河北龙德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德耀公司”)新建成的厂房内,公司总经理夏昊在指挥工人安装调试设备。
“公司入驻‘园中园’后,实现了鸟枪换炮。”夏昊说,新厂区建成达产后,将年产新能源叉车1万辆,产值达10亿元。
夏昊介绍,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该公司国际订单不断增加,生产的新能源叉车80%以上用于出口,原有厂区产能难以满足需求。
去年,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夏昊决定将新厂址选在威县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专用车“园中园”。在这里,企业不仅能享受专业高效的助企服务,还能共享园区完善的配套设施。项目落地后,园区同步成立“一对一”助企服务队,向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目前建设进度超出预期,有望提前投产。”夏昊说,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这个“园中园”还为公司带来了新的订单。今年8月,来自中东的客商到龙德耀公司实地考察,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专用车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让客户坚定了信心,当场订购了50多辆新能源叉车。
近年来,威县针对集群内企业散而不聚、单打独斗,无法形成合力的现状,着力打造3个“园中园”,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协同配套,强化共建共享、降本增效。
目前,专用车“园中园”通过推动专用车制造企业搬迁入园、点对点精准招商等方式,引进卓骏、亿京、隆德等已获得工信部专用汽车生产资质的9家企业,可生产清障车、仓栏车、房车等12大类200余种型号的专用车,聚集成势,成为产业集群新的增长极。
根据产业分布形态,威县在常庄镇打造以汽车橡塑配件为主的“园中园”,入驻相关企业2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6家,年产汽车注塑件约64万件(套)、橡胶密封件约3.6亿米。在梨园屯镇打造汽车滤清器“园中园”,入驻工业企业8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7家,主要产品为油滤、空滤等,包括各类汽车滤清器、拉索、底盘件、冲压件、锻压件等百余种,与全国20多家汽车、工程机械主机生产商建立稳固合作配套关系。
“目前,3个‘园中园’已初步形成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威县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忠祥介绍,在同业聚集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该县还引导园区内企业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在园区建设共享检测中心以及密炼胶共享工厂,通过降本增效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9月1日,河北省汽配橡塑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技术人员正在检测汽车橡胶的耐老化性能。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提升质量,带动集群晋级提档
9月12日,一辆辆满载上扰流罩、新能源货车电池罩、前舱盖等汽车配件的货车驶离威县河北昊能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能汽配”)。
自2023年新厂区建成投产后,这家企业今年迎来“丰收年”:1月至7月的销售额已与去年全年的销售额持平,徐工、福田、潍柴雷沃等新达成合作的客户为企业发展带来充沛动能。
该公司负责人简增坤说,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诀窍在于产品质量。
昊能汽配以新厂区建设为契机,进行了全面升级,引进先进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提升生产工艺,设立首席质量官,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把控产品质量,持续推动产品改进创新;与青岛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推动新技术、新材料转化落地;以标准引领,全面推行国家标准和地方团体标准,推动产品质量提升。
“今年,威县深入开展‘标准质量提升年’活动,聚焦标准引领、质量强基、质量提升、整治提升等方面,推动产业集群规模、质量双提升。”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张孟辉说。
今年,在相关部门组织下,威县13家橡塑橡胶龙头企业和1家检验检测机构,聚焦三元乙丙橡胶、热塑性硫化橡胶等关键材料性能,制定车用密封条、建筑门窗密封条2项橡塑行业省级团体标准。
张孟辉介绍,两项团体标准已在产业集群内全面推行,其中有13项技术指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有效推动了汽车配件产业提质升级。
作为团体标准制定的参与者之一,河北星耀五洲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受益良多。“团体标准的推行,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该公司董事长田书超表示,执行团体标准倒逼企业系统性优化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产品合格率跃升至99.5%,优异的产品质量让企业获得了多家国内汽车龙头企业的青睐,订单量同比增长20%。
“要想实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就要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动能。”张孟辉说,今年年初,威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实施集群质量提升行动,采取“关停一批、取缔一批、提升一批”的方式,取缔非法经营主体40家,排查整治橡胶橡塑制品及滤清器经营主体410家,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激发产业集群活力。
威县还依托“百校入威”工程,与百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高端人才库,搭建科创平台。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1家、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建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家,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河北日报记者闫德见)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