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纳雍电厂周边,豆香四溢。两家豆制品加工厂内,蒸汽氤氲中工人们正忙着将豆浆注入模具。这些蒸汽并非来自传统锅炉,而是通过银灰色的管道从相邻的纳雍电厂输送而来,温度始终稳定在98℃的最佳区间。
“这样既彻底杀灭了黄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有害物质,又完美保留了营养成分。”工厂老师傅一边查看煮浆情况一边说道,“这蒸汽比我们自己烧的还稳定,做出来的豆制品口感特别醇厚。”

蒸汽生产的豆制品(张仁玉/摄)
这正是纳雍电厂践行“双碳”目标的创新实践。2020年至2021年间,纳雍电厂积极引进两家蒸汽豆制品企业,让每年约3万吨剩余蒸汽变废为宝。
这项强链、补链的举措,不仅带来了年产值3000万元的经济效益,解决近200人就业,更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3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0吨左右。
“我们要让每一份能源都物尽其用。”纳雍电厂相关负责人指着纵横交错的蒸汽管道说。在他的身后,深蓝色的光伏板与高耸的烟囱相映成趣,勾勒出传统火电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阳光下的光伏板闪闪发光,宛如给厂区披上了一层科技新装。
事实上,纳雍电厂的绿色蜕变早已悄然开启。自2015年起,电厂就组建专业技术团队,率先开展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017年11月2日2号机组首次通烟成功时的欢呼场景,历时4年最终完成全部4×300兆瓦机组改造,成为贵州省首家完成此项改造的企业。

纳雍电厂(刘宝星/摄)
如今走在厂区内,煤泥废水回收利用率达100%,充电桩与光伏板随处可见,就连生活区23栋职工楼屋顶都铺满了3350块光伏板,既年发电405万千瓦时,又彻底解决了“雨季漏水、夏季炎热”的老大难问题,职工们笑称这是一举三得的幸福工程。
生态为笔,擘画未来。纳雍电厂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厂正在全面推进纳雍新厂(2×660兆瓦)煤电项目建设,同步加快新能源资源获取和联营落地。从屯脚光伏电站到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再到正在摸排的县域风电资源,纳雍电厂正以科技创新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些项目就像绿色能源的‘充电宝’,将为我们实现多能互补提供重要支撑。”纳雍电厂相关负责人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江婷婷
编辑卢世容
二审管云
三审岳振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