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清晨,76岁的江章会攥着一张节日活动通知,往老年活动中心走。这位来自陕西的“老三线”建设者,在遵义住了大半辈子,“这里离家是远了点,可从没让我孤单过!”
位于遵义市汇川区大连路街道的航天社区,成立于2000年1月,0.14平方公里的地面上,住着2426户、7368人。大多数居民和老江一样,是061基地退休的职工,他们曾为当地建设挥洒汗水,如今在这里安享晚年。

干净整洁的街道。(图/潘德玉)
“几年前,社区可不是现在这样,没少让居民闹心。”航天社区党委书记刘旭婧说,社区里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三十多年过去,问题逐渐显现:路面坑坑洼洼,绿化带杂草丛生,楼道贴满了小广告,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挂得到处都是。
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来了,消息让居民们乐开了花。如何把宝贵的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刘旭婧带着社区党员干部忙开了,组织联户长、楼栋长们挨家挨户走访,拉着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一起商量,“大家需要啥,我们就改啥。改得好不好,还得大家说了算。”

管道燃气已通入家家户户。(图/潘德玉)
两千多份问卷表上,承载着居民们最迫切的需求。随着改造工作的推进,这些需求一个个从纸上落到了实处:坑洼路铺成了沥青路,走上去稳稳当当;楼道粉刷得亮堂堂,还装了感应灯,晚上回家一跺脚就亮;强电入地、弱电规整,“蜘蛛网”彻底没了影。
大家最期盼的,是想要像新建小区一样通上管道燃气。为了达成这个心愿,航天社区积极对接市、区住建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和燃气公司,确定了具体方案:每户居民出资1000元、政府补贴1600元。
如今,管道燃气已通入家家户户,江章会笑着说:“现在拧开阀门就有气,安全方便,每月还省了几十块钱呢。”
为了让大家住得更舒心,航天社区还整合绿化空间,新增100多个停车位,建了710平方米的塑胶球场,添了90个座椅、20套健身器材。每天早晚,球场上满是跳舞、打球的居民,笑声飘得老远:“以前想活动没地儿,现在下楼就能玩!”

电瓶车充电桩。(图/潘德玉)
不光环境变了,服务也跟着暖到心里。航天社区党委以“红色美丽楼栋”建设为抓手,构建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辖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协同配合、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把管理服务下沉到楼栋里,延伸到居民家中。
如今,社区每栋楼前都挂着“航天飞机”样式的公示牌,需求、服务清单对照明晰,网格长、楼栋长、联户长联系方式一目了然。“有事打个电话,马上有人来。”居民吴阿姨说,社区还组建了温情服务队,家庭医生、管道疏通、修水电、跑跑等13项服务随叫随到。
社区改造从未停步。去年,小区主干道安装了监控,新增了电动汽车充电桩。楼道里挂着书画,墙上画着彩绘,上下楼梯都像走在画廊里。“年轻时从河南来支援建设,没想到老了还舍不得离开了!”社区楼栋长李双喜坐在活动中心,眼里满是笑意。

楼道里挂着书画。(图/潘德玉)
老旧小区焕新颜,长效管护也重要。航天社区积极探索物业党建联建机制,成立小区物业企业党支部,与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建立常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解决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同时,通过织密网格体系,充分发挥小区业主共同参与小区管理积极性,形成“小区管理人人参与”新局面。
心系于人,情注于居,航天社区从“老破旧”蜕变成“新安居”。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大连路街道累计改造老旧小区56个,覆盖10356户,争取并投入改造资金9567.05万元,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焕新,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收获更多幸福感与归属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蓝婴
编辑曾书慧
二审陈毓钊
三审马刚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