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文璇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一批协助消费者退费的“职业退款人”,他们活跃在电商及社交平台,“业务范围”涵盖机酒预定、游戏充值、教育培训、美容健身等各个领域。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看似贴心的“维权”服务,实则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轻信“职业退款人”的消费者,不仅成为黑灰产业的“帮凶”进而承担法律风险,还有可能陷入隐私泄露甚至电信诈骗的泥潭。
代退商家伪造病历退票不成
反被威胁泄露个人信息
7月中旬,为全额退回机票,曾娜(化名)向旅游服务平台提交了代退商家制作的病历和诊断证明,却未能通过平台审核。想到商家“退票失败就不收费”的承诺,她遂在二手交易平台发起退款申请,却被商家拒绝并索要“人工费”。曾娜这才明白,这样的说法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此前,曾娜通过旅游服务平台购入国际航班机票,后发现选错了出行日期。她所持的机票无法因个人原因退票,改签则要额外支付近3000元的费用,曾娜偶然在社交平台浏览到代退款的广告,焦虑之下便联系了提供相关服务的商家。

根据平台的退票规定,旅客因航班变动、健康状况不宜乘机等不可抗因素无法出行,经审核后可全额退款。在代退的指引下,曾娜在二手交易平台拍下了名为“绘图绘画作品”、价值830元的商品链接,而后在指定的互联网医院挂号、开检查单并缴费,获取到就诊号。代退获知她的姓名、年龄及就诊号后,伪造检查结果、病情、主治医生等信息,手动制作病历和诊断证明,让曾娜自行彩印后上传到平台。

代退服务被商家定义为“手绘作品”。受访者供图
据曾娜描述,这份“人工”病历和诊断证明做工非常粗糙,医院公章像是从某个扫描件里抠图抠出来的,颜色不鲜明、清晰度较差,文字也存在明显的错别字、标点符号遗漏等情况。尽管代退依照她的要求进行了修改,材料仍连续两次被平台以“真实性存疑”为由驳回。
曾娜对比其他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布过的真实诊断证明才发现,代退提供的文件格式与现实中的医院模板存在较大出入。她不想再继续浪费时间,就在二手交易平台发起了退款申请。
曾娜称,代退原本承诺只要退票不成功就不收费,此时却改口说服务开始后就不能随意终止,要求她支付160元人工成本,还威胁说假如不支付费用,便会将她的个人信息提交给“后台”。
在两天的拉扯后,曾娜申请二手交易平台客服介入,提交旅游服务平台的拒退记录以及与代退的聊天记录等作为证据,这才退回830元钱款。最终,她还是通过官方途径进行了改签。漫长的沟通过程消耗了曾娜的时间、精力,挂号费、检查费等共计200元也“有去无回”。
轻信“内部人员帮退”
掉入诈骗“连环套”
对试图退回演唱会门票的肖肖(化名)来说,代退款的幌子下还藏着电信诈骗的“连环套”。
8月,肖肖花费2900元购买了5张林忆莲巡回演唱会长沙场的官方票,打算与父母、丈夫和小姨一同观演。她本想让没看过演唱会的父母体验现场氛围,可他们在得知消息后却表示并不愿去。演唱会门票无法出售或转让,肖肖颇为懊恼,就在此时,社交平台上代退款的“经验帖”吸引了她的目光。

“你这种情况需要找内部人员代退,我之前就是找的代退帮忙。”“热心”的发帖人向肖肖推荐了票务平台的“内部人员”,称只要支付20%的手续费,“内部人员”便可以协助她退票。
肖肖随后添加了“内部人员”麦麦(昵称)的联系方式。“这种情况我之前的客户也遇到过,是可以全额退款的,如果现在提交申请,大概晚上就能成功退票。”麦麦爽快地表示可先缴纳100元定金,等退票信息出来后再补齐钱款。

尽管对方信誓旦旦,肖肖仍然心存疑虑,她要求通过二手交易平台购买服务,这样就可以在退回的票款到账之后再付费。
“我们是公司接单,没办法跟您走平台,收取定金只是为了确保客户不跑单,微信收款码是公司财务的,这样方便做账。”麦麦主动展示了自己的“工作证明”截图,语气逐渐变得不耐烦起来,“你如果真的有顾虑的话,也可以选择不办理,我觉得你还不如去看演唱会得了。”

抱着“大不了损失100元”的想法,肖肖支付了定金。当晚,麦麦称退票申请已经通过,并向肖肖展示了退票信息录屏,要求她再支付335元,并许诺全程保持语音通话。
“您转账时请务必按照要求进行备注,今天有个客户没弄对,就导致过系统崩溃。”麦麦发来两个云闪付的收款码,均被云闪付拒绝交易。而后,麦麦又发来两个微信收款码,前一个被提示过期,后一个则被提示“账号存在风险”。

肖肖再次向麦麦表达质疑,麦麦只理直气壮地说“你点验证解除呀”。肖肖脑子一懵,按照要求付了钱。
“您的信息已提交给财务,演唱会票款过1至5分钟就会到账。”麦麦讲到这里,通话忽然断掉,就在肖肖几乎确信自己遭遇了骗局的时候,麦麦用另一个账号添加了她的联系方式,连连道歉,称通话中断是由于同事占用账号,又说客户操作不当致使系统故障,让肖肖与“公司财务”直接沟通。
肖肖与“公司财务”取得联系后,对方要求她下载第三方软件,通过银行卡支付尾款,并在转账时开启屏幕共享。想到诈骗分子可能借助屏幕共享窥屏,进而获取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肖肖心里警铃大作,坚决要求退回自己此前支付的435元钱款。
见肖肖态度强硬,麦麦遂让她提供支付宝收款码,随后发来了“退款成功”的截屏,称审核后2-3小时就会到账。次日,还没收到钱款的肖肖试图继续讨要说法,才发现已经被对方拉黑。
代退业务涉多个领域
广告揽客充斥网络平台
对于购买代退服务的消费者而言,无论是陷入隐私泄露的泥潭,还是落入不法分子的诈骗陷阱,此类遭遇都并不鲜见。
2023年,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5名涉代理退保不法人员犯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该案中,涉案人员谎称能办理保险全额退保等业务,虚构身份并编造各种理由骗取7名被害人钱财共计30余万元,同时实施了非法获取、出售客户个人信息等行为。宁夏西吉公安亦曾发文称,该县王先生为10岁女儿申请游戏退款时,遭遇黑中介诈骗。对方以“专业法律团队”为名收取服务费,诱导王先生提供个人信息后骗取其4.9万元,警方介入后才追回全额资金。
记者在电商平台及二手交易平台以“代退”“代维权”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均看到大量明码标价的商品链接。这些代退商家的“业务范围”除机票、演唱会外,还涵盖酒店预定、游戏充值、教育培训、美容健身等各个领域。
记者浏览商品评价看到,此类服务的退款金额在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多数商家要求按照退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服务费,部分商家还明确表示不接低价单。

销量较高的代退商家显示近半年售出了10万次服务。


社交平台上,一些代退商家会主动发布广告信息并在相关话题下留言“揽客”,亦有“水军”以消费者身份发布代退成功的“经验帖”,为代退商家“引流”。
某国际酒店管理人员胡先生表示,在酒店预订方面,代退会通过威胁投诉至集团、在社交平台发布负面信息等手段向酒店施压,索取现金或积分赔偿,也有的会伪造医疗证明甚至死亡证明等材料,以“特殊情况”为由向酒店申请退款。他直言,“这些说到底都是和酒店的博弈方式,代退商家赌的是概率,成功即可赚取手续费,失败也没有任何损失,然而客户却可能因此被平台封号,涉及金额大的情况下,甚至面临法律风险”。
警惕“维权”骗局
“具体操作方式易触碰法律红线”
为何会出现“职业退款人”?山东齐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莹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退款人”是市场需求与制度供给失衡的产物。一方面,普通消费者在面对商家时常处于弱势地位,维权过程耗时耗力,而职业律师服务费用又相对高昂,导致“代退”以其“专业”和“便捷”填补了这片市场空白;另一方面,部分平台或商家的退款政策本身存在模糊地带或不合理之处,其内部申诉渠道复杂、响应缓慢,为一些人利用规则漏洞或特殊渠道促成退款提供了操作空间。
2024年7月,吉林长春警方曾公布一起相关案例,涉事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了伪造的诊断证明和缴费凭据,谎称自己因骑车摔伤导致骨折,以骗取演唱会免费退票,最终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
“代理退款的行为本身并不必然违法,但具体操作方法往往极易触碰法律红线,甚至构成刑事犯罪。”王莹介绍,假如代理人仅协助办理退费手续,且所使用的材料真实、理由正当,那么这类行为属于合法的民事代理行为,并不违法。不过,假如代退人伪造诊断证明、死亡证明等骗取退款,就属于伪造证明文件,严重的涉及诈骗罪或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若以“代办”为名索取用户的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进而用于诈骗、非法贷款或其他违法犯罪,则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诈骗罪。
王莹提醒,消费者应通过官方渠道维权,切勿轻信“百分百退款”“内部人员”等话术,避免从“受害人”变成“违法参与人”。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