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化市的教育沃土上,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2025年,学校成功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其多年来深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厚植文明根基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始终将思想道德教育置于首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精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学雷锋,做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语文课堂上,借助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学校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满族撕纸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打造特色文化彰显文明魅力
快大茂镇中心小学立足学校实际,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精心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以“传承地域文化,培育文明新人”为主题,构建了“一园一馆一长廊”的校园文化景观。“一园”即校园植物园,园内种植了各种本地常见的植物,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一馆”即满族民俗器用陈列馆,馆藏展品1000余件,包括农具类、器皿类、生活用品等,通过参观和体验,学生初步了解了朴素的民俗文化的内涵;“一长廊”即文化长廊,长廊内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国防科技成果等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文明的洗礼。学校还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读书节、经典诵读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年的校园艺术节,涵盖了文艺表演、书画展览、手工制作等多个项目,学生们积极参与,用自己的才艺展现出新时代少年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
学校致力于打造丰富多元的课程文化,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满族撕纸》,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得以有效传承;全力创建书香校园,建设图书馆、读书角,开展读书分享会、诗词朗诵会等活动,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积极守护朴素的民俗文化,举办民俗文化节,展示剪纸、刺绣、糖画等民俗技艺,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力展现鲜明的红色文化,组织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祭扫烈士墓,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巩固国防教育成果;用心培育多元的生态文化,开辟生态种植园,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师生在和谐、自然、富有生机的生态文化环境中成长。通过努力,学校形成了以课程文化、书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文化育人体系,凸显出“向上向善向美,求真求实求新”的学校精神,塑造了“剪成文化,撕出创造”的办学特色。

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文明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校园硬件设施。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整洁优美。学校还注重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建设,在校园内设置了文明标语牌、宣传栏、鱼池景观石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景观都能育人。
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学校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学校还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同时,学校积极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加强节能减排教育,引导师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学校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环保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垃圾分类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是快大茂镇中心小学发展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和育人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通化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吉刻新闻记者吕东斌
实习记者刘昕悦
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