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体检报告显示血压140/90mmHg,是不是得高血压了?/"52岁的张先生攥着体检单,额角沁出细汗。上周社区义诊时,护士告诉他血压/"临界偏高/",建议去医院复查。这个结果像块石头压在他心头——父亲因脑出血去世时,血压也曾长期处于/"临界值/"。
像张先生这样的困惑并不少见。中国高血压调查显示,约30%的成年人存在/"血压偏高但未达诊断标准/"的情况。这类人群中,仅有15%会发展为真正的高血压,而多数人的血压可能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回归正常。

血压偏高≠高血压,关键看这三个信号
临床医学明确指出,诊断高血压需满足/"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140/90mmHg/"。但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伴随这三个典型症状的持续性血压升高:
持续性头痛伴颈部僵硬不同于普通头痛,高血压引发的痛苦悲伤多集中在后脑勺,伴随颈部发紧感,常在晨起或情绪激动时加重。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研究显示,76%的初诊高血压患者存在此类症状。心悸与运动后胸闷心脏为对抗升高压力会加速跳动,导致莫名心慌。若爬两层楼就出现胸口发闷,需警惕左心室肥厚的早期信号。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患者毫无症状却已出现器官损伤。58岁的王女士体检血压150/95mmHg,自认/"没感觉/"未重视,两年后突发心衰住院,检查发现心脏已扩大至正常1.5倍。
控制血压的黄金窗口期医学界将血压130-139/85-89mmHg称为/"高血压前期/",此时通过限盐(每日<5g)、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使62%的人血压恢复正常。一旦突破140/90mmHg,往往需要终身服药管理。

张先生最终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确诊为高血压前期,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增加快走,三个月后血压稳定在125/80mmHg。他的经历提醒我们:对待血压问题,既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能放任不管——及时识别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才是守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