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串联”变“一站”
——浙江探索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合审批改革见闻
“办理项目跑腿少、拿证快,省时省心省力。尤其在审批流程上大幅简化,填报表格资料大幅压减,让人很欣喜。”浙江省台州市玉环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扬帆路(安澜路至新街路)工程项目申报单位玉环市未来新城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6月17日,该用地用海项目同步取得建设用地和用海批文,仅用时7个工作日。这是全国首个实现用地用海联合审批的项目,是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一件事一次办”从陆域协同向陆海统筹的机制突破,也是浙江探索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审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项目联合审批为哪般
玉环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扬帆路(安澜路至新街路)工程项目投资900万元,将打通这条171米“断头路”连接台州一号公路,成为示范区100多家企业联通外部市场的快速通道,加速产业发展与区域融合。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行政审批处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用地由于同时涉及玉环市陆域和海域管辖范围,需完成建设用地审批和海域使用手续,才能实现一体规划、一体开工、一体建成。
“按传统流程,企业需分别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海洋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和用海审批,两套材料、两次公示、两轮勘查,耗时往往超过一个半月(不含公示期)。”该负责人说。
“现实中,像这样同时涉及‘耕、林、草、海’等多种空间要素的建设项目还有很多。提升自然资源要素综合保障能力将加快此类项目落地。”该负责人表示。
为破解此类项目空间矛盾多、审批效率不够高、要素配置不统一等问题,今年以来,浙江探索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合审批改革,通过材料精简、流程整合、系统贯通和规则统一,变“串联”审批为“一站式”联合审批,推进业务深度融合,实现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一件事一次办”。
“一件事一次办”如何实现
要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创新审批工作模式是关键。
所谓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一件事一次办”,就是将项目空间落地涉及占用的土地、林地、草地、海域等审批事项,通过行政机关内部联审联办,对外整合为“一次办”。
为此,浙江创新推出“八个一”联合审批模式,即通过“一张数据底图、一同综合论证、一并选址会审、一次现场勘查、一并公示公告、一套材料申报、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平台联办”,打通部门壁垒,解决多头审查、意见冲突、反复跑动等问题,实现用地用林用草用海项目“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后申报材料精简40%,审批提速60%。
该用地用海项目是怎样完成联合审批的?
——建立工作专班。玉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联审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审批中的规划冲突、面积转化等难点问题,明确工作任务,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挂图作战。
——前期统一勘查。玉环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踏勘,联合出具用地用海踏勘表,统一认定现状,帮助企业提前谋划,确保项目“一次性通过审批”。
——一窗受理申报。通过制定联合审批服务标准,实现“统一接收、统一反馈、统一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按照“重复材料共享、共性材料合并、非必要材料精简”原则,窗口依据联合审批服务标准化指南一次性收件(含农转用、海域审批材料),申报材料由33件减至21件。
——搭建共享平台。玉环局创新搭建一体化平台,实现审查全流程数字化,平台将材料自动分发至各科室审查端口,审查结果同步归集,出现问题实时解决,减少补(退)件时间。
——开通绿色通道。对项目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批复”,第一时间审查通过,将审查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内。
——联合审查项目。贯通自然资源审批、林地(草原)管理、海域审批及数字征迁四大系统,将用地、用海等审批事项同步启动、并行推进,通过跨科(处)室协同作业缩短整体审批周期,实现电子化流转、省市县联动、多审合一与全流程监管,内部流转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减少补正环节与业主跑腿次数。
推动审批融合改革走深走实
“一件事一次办”便利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改善和行政效能提升。
“玉环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专业服务很到位。”玉环市未来新城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联审报批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不同坐标系的转化、面积误差的校正等,但都得到了及时解决。
6月18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行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合审批的通知》,提出构建协同机制,促进和深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融合改革。
目前,浙江已将3类项目纳入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合审批:一是用地涉及林地/草地的项目;二是历史围填海区域内用地用海同步项目;三是“海塘安澜”等线性工程用地用海项目。接下来,临时用地涉林(草)审批及其他用地用海同步项目也会被纳入联审范围。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