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丘陵的褶皱里,小水镇五丰村(原东洲村)的晨雾裹着柴火气息,浸润了钟叶军人生最初的十五年。1986年冬月初八,他降生于这片红土地,老屋檐角的冰棱折射着第一缕晨光,燕巢里的雏鸟与他一同啼破寂静。父亲长年漂泊广州务工,母亲筛米的沙沙声是他童年的摇篮曲,姐姐背篓里猪草的清香则是放学路上最温暖的陪伴。

九十年代的春风吹醒村庄时,父亲带着羊城的烟尘归来,用开裂的双手劈开竹林,围出一方鸡鸣鸭唱的天地。十岁的钟叶军成了父亲最忠实的“学徒”:天未亮便钻进鸡舍拾蛋,露水浸透的裤脚粘满雏鸭绒毛;暮色中骑在牛背上背诵课文,牛铃惊飞竹林深处的鹧鸪,惊落了少年藏在草叶间的秘密。那些沾着鸡粪味的工装裤、被牛蹄踩出凹痕的田埂,将土地的韧劲揉进他的骨血。母亲灶台边揉面团时飘散的小麦香,父亲深夜修补篱笆的剪影,成了他生命最初的底色。

2003年正月,母亲将熏黑的腊肉塞进他褪色的帆布包,蒸汽模糊了她眼角的沟壑。南下的绿皮列车碾碎晨雾,后视镜里缩成黑点的村庄,成了他午夜梦回时总也抓不住的萤火。三年后举家迁往耒阳市区的夜晚,十七岁的他独自跑回老屋,把脸贴在龟裂的土墙上——这里封存着父亲创业时锯木头的松香、母亲唤他添柴的尾音,还有初生牛犊舔过他掌心的温热战栗。
如今的钟叶军穿梭于都市霓虹,西装革履下仍跳动着放牛娃的心跳。谈判桌上咖啡的苦涩,会突然幻化成童年偷啃灶糖的甜;品牌策划案里跃动的灵感,常与竹林风过时沙沙的韵律重合。作为中华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他在公益活动中俯身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时,恍惚看见旧日那个赤脚追蜻蜓的自己,正隔着二十年稻浪冲他腼腆地笑。

五丰村的老牛栏爬满青藤,但父亲养殖场的鸡鸣依然在他创办的电商项目中回响。从网络红人到品牌策划师,他始终带着红土地馈赠的勤勉与热忱——正如村口那棵老樟树,根系深扎故土,枝叶却触摸着更辽阔的天空。那些放牛时数过的星辰、喂鸭时撒落的谷粒,早已化作他血脉里奔涌的密码,提醒着游子:走得再远,也挣不脱系在脚踝的那缕乡愁。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