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打哇坪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绘就乡村新画卷_全国资讯网

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打哇坪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绘就乡村新画卷


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打哇坪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绘就乡村新画卷

  2025-04-03 23:58:20     简体|繁體
http://vip.993113.com/1062090.html

春风柔、阳光暖、草木香......春天到了,复苏的力量,在人间萌发,又到了养蜂的好季节,宋昌华养蜂的心情也更舒畅。春天百草返青,鲜嫩的青草有助于蝗虫吃,然后再供给马蜂。打哇坪村梁子上上寨组村民宋昌华曾在浙江温州务工20年,现因家中母亲年事已高,子女读书也需照顾,为了照顾好母亲和孩子,宋昌华与妻子唐菊珍带上在外学得的养蜂技术,毅然回家创业。

“以种供养、以养供养,闭环式的纯天然的饲养,纯绿色的产品让宋昌华的马蜂供不应求,一年的收入将近20万元。”宋昌华笑呵呵地说,现在路好了,还是在家养蜂好些,不仅自己养,还给有需要的养蜂人提供技术指导。宋昌华瘦弱的身体里散发出一股年轻人特有的拼劲。

宋昌华所在的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打哇坪村,地处偏远,四面环山,且山大沟深、坡高路险,“出行难”曾是制约该村发展的最大“拦路虎”。

如今,在政策春风的沐浴下,通组路修到了群众家门口,打哇坪村人通过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村子旧貌换新颜,村民幸福满心田。

打哇坪村地处紫云县大营镇南面,距县城85公里,镇政府驻地23公里。东北面接壤百花村和大岩村,西靠望谟县郊纳镇,南接望谟县乐旺镇,因此地为一山凹中的一片较平缓的山地,而得名打哇坪(实应为打凹坪);下辖打棚、打阴、关瓦坪、梁子上上寨、梁子上下寨、坡盖、水寨、院子头、沙坪、大岩10个行政村组。全村国土面积5.83平方公里,耕地2655.86亩,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主要有汉、苗等民族,全村共有农户371户1622人;主要经济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外出务工584人。

发挥驻村帮扶作用,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紫云自治县文联驻打哇坪村第一书记余惠到村开展工作以来,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她积极协助村“两委”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规范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内法规以及乡村振兴相关文件,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筑牢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驻村以来累计召开党建月会35次、支委会20次、党员大会10次。为基层党员讲政治、讲德行,调动农村党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加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团结力和凝聚力,同时,还建立了“传帮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作用。

余惠深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自驻村工作开始以来,余惠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积极走访调研,全面摸清打哇坪村各类产业发展情况,立足村情实际与村“两委”班子和镇包村干部齐心协力谋划打哇坪村产业发展新路径。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村民有自种自制紫茶喝,以及在房前屋后种植佛手瓜的习惯,余惠决定在该村大力发展种植紫茶和佛手瓜,为农民增收提供渠道,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才来时我向单位领导表态,要走出机关,走向大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奋斗在基层,建功在基层。”余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驻村几年来,余惠将时间都花在村里的产业发展上。“余书记很智慧也很能干,又很接地气,没有架子,找他干什么事都行,真是我们的好书记啊。”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对余惠的认可和感激。

“作为第一书记,不仅要‘驻’村,更要‘助’村。”余惠坚定地说,“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只有把一件件大事小事、急事难事办细办实办好,办到村民心坎上去,才是我驻村的意义”。绘好“和谐画”,擦亮“幸福色”“一言不和就开骂,一点小事就干架。”以前,这在打哇坪村时有发生。山林土地、赡养老人、婆媳关系、宅基地问题等都是引发矛盾纠纷的“导火线”。

为此,打哇坪村以平安示范村创建为契机,健全和完善了村级治理机制,依托老干部、老党员、优秀青年等力量,以组为单位推行网格化管理,在村里成立了护院队,在各组成立了民调组织,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通过板报、广播、宣传栏、群众会等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了村民的法治意识,把纠纷苗头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以文明和谐乡风擦亮了美丽乡村的幸福底色。

10年来,该村无刑事案件发生、无上访人员、无一起安全事故、无重大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抓收入呢。”紫云自治县公安局大营派出所所长张正啟说,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好了,宣传氛围浓了,村民的发展积极性也更高了。通过开展入户宣传、感恩教育、典型选树、氛围营造等工作,村里“一言不合就扯皮、鸡毛蒜皮就闹矛盾”的现象早已不见踪影,群众精神面貌大改观、致富本领大提高、道德水平大提升。

通过召开院坝会,架起党群连心桥

近年来,打哇坪村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在村民上坡干活之际,在所辖村民小组充分发挥院坝会的优势,把党的政策方针、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近期工作的落实零距离传递到群众中。向群众宣讲森林防火;严禁乱占耕地,违规违法用地相关政策等……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发力,一起建设美丽新农村。

院坝会架起了群众与政府心连心的桥梁,村委开展院坝会活动,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拉近了党和政府与村民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渠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正是党和政府一直践行的理念。

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推行“积分制”管理

在基层治理方面,打哇坪村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推行“积分制”管理。在驻村第一书记余惠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帮周的带领下,将各类项目和指标转化为具体分值,使乡村治理从无形变为有形,软约束变成硬抓手。通过这一制度,村级事务与村民利益紧密相连,村民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从环境卫生整治到邻里互助,从遵守村规民约到参与公益活动,每一个小行动都能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政策优惠,让村民在参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荣誉感。这种“激励型”治理模式,不仅节约了管理成本,还提升了治理效能,使乡村治理从“独唱”变为“合唱”,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村民们在积分制的激励下,逐渐树立起大局观念,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主动参与到村子的各项事务中来,共同打造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

借助毗邻名茶优势,狠抓带民致富产业

打哇坪村毗邻黔西南州望谟县郊纳镇八步村,整个村海拔在700至1300左右,常年云雾笼罩,阳光和水源充足,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全村有古紫茶树200余株,茶树树桩粗壮,叶片呈紫红色,家家户户有喝自制紫茶的习惯。早期村民经常利用赶集日把紫茶带到罗甸、望谟等地集市售卖,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作为临近兄弟村的八步村依托本地古紫茶树资源,将紫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同时,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延伸产业链条,托起乡村产业振兴和百姓致富梦;而今八步茶声名远扬。

打哇坪村与望谟县郊纳镇八步村同属乐宽河流域,是紫茶之乡。紫茶,属茶类稀有品种。叶、芽、花、果、茎等均为紫色,汤色紫红晶莹剔透,饮时香气浓郁,唇齿留香、回甘清神。

打哇坪村多山、多深谷,土地薄弱;现有紫茶古树500多棵,种植100多亩。该村将以紫茶为契机,带领群众保护好紫茶古树,牢牢抓住紫茶资源优势和地理环境优势,结合古茶树资源,以发展“万亩紫茶”为目标,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茶叶生产能力为突破口,优化紫茶产业结构,做好紫茶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又凭借资源禀赋向物质财富转变,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奏响“绿色凯歌”。

发展特色经济,“酿”出幸福生活

“目前佛手瓜种植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今年村里预计种植500亩,每亩产量将在1万多斤,一亩地将带来4000元的收入。”王帮周高兴地说道。

佛手瓜又称奎瓜,生长周期短、种植成本低、管理便捷、产量高,且清脆多汁,味美可口,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由于佛手瓜较少遭受病虫害,栽培期间无需使用农药,属于让人放心的蔬菜,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喜爱,前景十分广阔。

为拓宽佛手瓜销售渠道,打哇坪村积极与外地客商进行对接,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种植发展方式,确保佛手瓜顺利销售,不仅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更增强了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

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开展线上、线下全面营销的模式,以此提升打哇坪佛手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佛手瓜产业的长期繁荣,全面助农增收促振兴。王帮周说,因为佛手瓜品质好,酿造出来的佛手瓜酒口感也比较好,口味醇正甘润、气味芳香,营养丰富,深受身边朋友的喜爱。下一步,会继续扩大佛手瓜酒酿造的规模,扩大佛手瓜酒的产量。

如今的打哇坪村,在党建引领下,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村庄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裕,文化传承有序,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作者:谭力

来源:头条娱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全国资讯网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vip.993113.com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