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欧阳睿来源|4A广告文案
2012年,殿堂级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首播,以中华美食为出发点,讲述中国人历史悠久且独特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文化,成为美食纪录片的巅峰之作。
时隔七年,《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在立春之日再度回归。一经开播再次点燃了观众对于中华美食文化的热情。
纪录片斩获全网热搜热榜405个,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41.7亿,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近3.9亿。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依然延续了之前的优良传统,但突破了前几季以美食为核心的单一模式,转而通过食物探讨更广泛的人文和社会议题”。以食物为引线,串联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图景。
第四季分为7集,《绝活》《烟火》《焕发》《天作》《风物》《洞天》《华流》,分别从双手、菜市场、方寸、田园、县城、厨房、中餐厅等维度诠释我们的生活史。
通过聚焦7个与食物关联最为密切的时空场景,构建起一张串联神州四方的味觉地图。
香榧糯米糍、红钳蟹鲜汤、大炉烧饼、见手青红烧肉、河蟹焖饭、烙锅竹荪蛋……把人看馋了,纪录片以微观见万象,以食事观四海。从深山到街头巷尾,美食所在之处,就是烟火人间。
值得一提的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文案一直被称道,第四季也不例外。整理了《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7集的开篇文案和入耳入心的文案,堪称最佳写作素材,一起来看看。
开篇文案
第1集绝活
一双巧手,万千滋味;一方烟火,百态人间。《绝活》演绎用双手创造美食“绝活”,展现经时光淬炼的生存智慧!

无论何时,
亲手制作
都是中国人最高的餐桌礼遇。
人们舞动十指,驾驭工具,
用触感与律动,同自然对话,
和食物共情,与时代大潮相拥共进。
双手触及之处,食物千变万化,
滋味历久弥新。
心手合一,方得手作之美。
第2集烟火
尝四方食事,赏人间烟火。中国人有独属于自己的“市井江湖”,大隐隐于市,市井之中有大道。中国人喜欢在朴素的生活中提炼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中国人的生活图景
以菜市场为圆心,
这里是一方风土的入口,
永远熙熙攘攘、热气腾腾,
也是活色生香的朋友圈,
安于鸡毛蒜皮、家长里短。
弄堂小巷、露天棚市,
每个人都是寻常生活的诗人,
采撷食材、烹煮人间烟火,
日子在砧板与灶台间氤氲成暖。
市井之中有大道,烟火之间有真情,
人们不能没有菜市场。
第3集焕发
《焕发》解锁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智慧,先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中贮存食物?他们又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微生物这一神奇力量,让食物焕发新生?

我们的味觉灵感,
往往出现在一些隐秘的方寸之地。
从储藏中获得的新知,
世代相传,形成食俗,
雕塑了中国人的饮食文明。
殊不知,经验背后,
是与时光对话,
更是与微生物结缘,
练就一双参透变化的慧眼。
打开微观世界与味觉审美之间的通道,
让我们一起展开一次探秘自然嬗变的旅程。
第4集天作
这一期看人与自然的“天作之合”。即便在严苛贫瘠的狭促之地,也能催生最富创意的繁茂田园。中国人与自然的对话,凝聚着世代相传的古老智慧。

中国人的田园故事
往往发生在人与自然的狭路相逢中,
是否每次都能绝地逢生?
在高山、在碱滩、在海上、在林中,
人们超越局限,世代营建。
那些与众不同的出产、
独一无二的食风,
点亮中国人的食物版图,
给生存带来无限空间。
第5集风物
《风物》探索县城风物,最地道的中国味道,最令人惊喜的美食地带。

县城,承载着半数中国人的乡愁。
它可能质朴无华,也可能时尚前卫;
可能鲜为人知,也可能四海名扬。
尽管有人将它以“小地方”戏称,
但在无数游子心中,
这座城却无比宏大,
是无可替代的故乡。
平凡食物的不凡出处,
隐藏在舌尖上的乡土中国。
第6集洞天
中国人的厨房“别有洞天”,饭香穿越时光,亲情点亮灶台,厨房,是故事的起点,更是团圆的归处。

中国人的厨房,
往往“别有洞天”:
漂泊于茫茫沧海之上,
穿梭于广厦森林之间;
有以天地为炉的古老火塘,
也有钢铁齿轮的超级厨房。
从严寒到酷暑,从微观到宏观,
拉祜鸡、鱼圆汤、红烧鳗鱼、慈姑烧肉、
松糕粑、龙船丁、奶豆腐等
近几十种中华美食轮番登场,
不仅挖掘传统特色,
更关注技术变革下,
诞生的舌尖新滋味。
第7集华流
“独在异乡为异客”,但美食可以打破“异乡”壁垒,成为新的“流量密码”。《华流》揭晓中餐如何从“异乡客”变成“常驻民”。

如果世界真有一张清晰的美食地图,
那么一定没有清晰的国界。
海外中餐厅,来往着五洲四海的人,
说着乡音无改的话。
米粒盐巴里有往事,
面条汤羹中有情愫。
播撒在天涯海角的中餐厅,
是故乡的延伸,也是世界的交汇。
中西合璧,调和了舌尖口味,
中餐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
烟火气的金句文案
01
每个人都是寻常生活的诗人,
采撷食材,烹煮人间烟火,
日子在砧板与灶台间氤氲成暖。
02
厨房,温饱之外,是漂泊者的坚守;
光影之中,是城市的温柔。
03
当饭香穿越时光,
亲情点亮灶台,
厨房,是故事的起点,
更是团圆的归处。
04
烟火连接着生活的底色,
只消一个锅灶,
便足以盛放一室芳华。

05
只要对生活保有一腔热忱,
人人都是高手,处处都有食神。
06
鱼吃全鱼,家要阖家。
中国人的双手,抚慰的是心灵,
勾连的是亲情,
传递的是同根血脉的温度。
07
眉眼传家风,心性续匠艺。
刀光火影,千锤百炼。
一代代厨师在古老的食谱上
落下今人的注解。
08
咸肉、蚕豆与红钳蟹的本味相互催发,
沸滚8分钟,蟹鲜尽数提取,
让海上陆地,四时节令、融汇交映。

09
鱼鲜与肉香都被热油激发,
入口即是直冲天灵盖儿的脂汁酥化。

10
朋友,好久不见。
这个久别重逢的时候,
咱们必须吃点好的。

11
自然
雕塑出县城餐桌的乡土滋味
而食物,在经年累月中,
也会浮现出历史的印记。

12
鼎沸的市集中
沉淀的欢喜正在发芽!

13
美食之美
不止于口舌之欢
14
蜂蜜麻糖
携带岁月温度
呈现一个时代
人美对美味面食的极致想象
15
虽然离家遥远,
但一席庖厨之地,
让大海有了家的温暖。

16
一些古老的技法,
或许渐行渐远,
但中国人与自然对话的故事
还在延续。

从传承手艺的“绝活”,到汇聚食材的“烟火”,再到充满智慧的“焕发”、孕育生机的“天作”、地道风味的“风物”、别具一格的“洞天”以及走向世界的“华流”,《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每一个主题都像一张美食名片,展现中国味道和中国饮食文化多样性。
它不只是“美食纪录片”,而是一面镜子,照见中国人一日三餐的温暖以及不同地域人民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生活态度和文化情感。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舌尖上的美味,更构成了市井生活中充满人情味的温暖场景。

/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