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当日,女子冰壶金牌赛中,中国队获得银牌,连日的比赛让很多壶迷直呼过瘾。
在本届亚冬会所有场馆中,这座冰壶馆是特殊的一个——由一所小学校的冰球馆改造而成,这也是我国第一座建在小学里的冰球馆。自冰壶项目开赛以来,冰壶馆这片冰面频频被点赞,场馆冰面条件得到参赛队伍的一致好评。
2月14日,哈尔滨市平房区南城第一小学校原校长、冰球馆负责人刘万富接受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采访时介绍,按照亚冬会赛事要求,在冰球馆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升级,经过近7个月的改造,成功变身为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冰壶馆,成为亚冬会冰壶比赛的承办场地。能够助力亚冬会,全体师生都感到十分兴奋。2月15日,平房区教育局将组织全区中小学师生分批前往冰壶馆参观。
![](http://imgcdn.toutiaoyule.com/20250214/20250214192529264064a.jpg)
由小学冰球馆改造的亚冬会冰壶馆。图片来源/央视频直播冰球校长的坚守与梦想2月14日,是本届亚冬会最后一个比赛日,在女子冰壶金牌赛中,中国队斩获一枚银牌。
六日前,2月8日,中国冰壶队混双组合韩雨、王智宇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拼下本届亚冬会首枚奖牌。
在本届亚冬会所有场馆中,冰壶馆是特殊的一个,设立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南城第一小学校(以下简称“南城一小”)内。自2月4日冰壶项目开赛以来,冰壶馆频频被点赞。2月9日,女子冰壶循环赛首轮比赛过后,中国台北队女子冰壶选手杨格说,“冰面非常好,是我们打过的世界级水平的冰面。”为何国际比赛的场馆会设立在小学内?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旧馆重绽光芒?一所乡村小学,如何培养出这么多名女冰球国手?
记者了解到,南城一小的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新华小学,原址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平新镇新华村正黄四屯。
平房区先有厂后有区,国营新风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的前身)、伟建厂(哈飞公司前身)、东安厂都位于平房区。当时平房区的群众体育活动非常丰富,这些大厂先后成立了厂冰球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冰球运动员。
1956年,新华小学成立,就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这些国营厂子子弟以及周围村屯的孩子,谁也不会想到,在多年后这里能够成为冰球国手的“梦想摇篮”。
南城一小的冰球传奇,离不开原校长刘万富和教练王迺伟两人的坚守与付出。2002年7月,新华小学被正式确定为全国唯一一家少儿组业余女子冰球队的基地。当时,曾在企办冰球队的王迺伟被调派到这所小学担任教练,肩负起培养学校小冰球队员的重任。女子冰球队刚成立时,条件极为艰苦,整个队伍只有王迺伟一名教练,几乎所有的训练设备都靠他一手操办。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训练条件,王迺伟亲自推着冰车,浇出了第一块冰场,并向平房区体委申请了第一批冰刀和球杆。尽管日子艰难,王迺伟依然坚持着,带领着这支刚刚起步的队伍。
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在训练上从未有过丝毫松懈。王迺伟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训练时常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进国家队?如果想,就必须坚持!”2009年3月,刘万富调任新华小学校长。刘万富在观看了王迺伟的训练课后,深受触动。刘万富意识到,冰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或许能成为改变这些乡村孩子命运的契机。刘万富与王迺伟迅速达成共识,又和学校班子成员深入交流,要将冰球作为学校的特色,帮助更多的孩子通过冰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http://imgcdn.toutiaoyule.com/20250214/20250214192529812319a.jpg)
训练中的南城一小冰球队小队员。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南城一小的冰球传奇在刘万富的带领下,新华小学推行了文化课与训练课的“双轨制”教学,确保学生在训练和比赛的同时,不落下文化课的学习。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好的训练条件,刘万富和老师们四处奔波,甚至在学校搬迁的过程中,依然坚持为孩子们修建冰场。
“你们今天把孩子交给我们5年,我们要为孩子设计明天50年。”这是刘万富经常对全校老师说的一句话。他坚信,冰球可以改变这些乡村孩子的命运,让他们通过冰球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孩子们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刘万富的殷切期望。在“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冰球联赛”“哈尔滨市少儿冰球锦标赛”等赛事上,新华小学冰球队连年荣获第一。
“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80%—90%都走到了专业队伍,我们的愿望就是改变孩子们的生活状态,不能窝在农村里。”刘万富说。
几十年来,这所小学培养出了107名国家级运动健将,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女冰球队队员中,新华小学毕业的女队员占三分之一。
![](http://imgcdn.toutiaoyule.com/20250214/20250214192530805221a.jpg)
刘万富在休息室内。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2017年,在市里的支持下,新华小学的新址上,拔地而起了如今这座冰球馆,冰球馆占地17111.5平方米,这也是全国第一座建在小学里的冰球馆。2019年,新华小学更名为平房区南城第一小学校。
建成后的冰球馆二楼,墙壁上贴满了“冠军照”。照片上,一个个孩子手捧奖杯,笑容灿烂。谁能想到,这群来自农村的孩子,不少人已成为国家冰球队队员。
冰球馆落成后,迅速成为哈尔滨市各冰球队的训练基地。每当训练开始,刘万富都会在场边注视着孩子们在冰面上飞驰的身影,内心充满欣慰与喜悦。“冰球为这些孩子打开了通向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刘万富感慨道,“他们不仅有机会参加全国性赛事,更能参与国际比赛。这样的经历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为他们的人生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23年,中国冰球协会授予该校“冰球摇篮”的称号。
刘万富介绍,在本届亚冬会上,中国女子冰球队参赛队员中的方新、王雨晴、孔明会、文路、王雨晴、王佳欣、杨婧镭6名队员都是来自南城一小。
多年来,南城一小冰球馆,早已超越了普通训练场的范畴,蜕变为孕育冰球梦想的“孵化器”,见证着一代代冰球少年的成长与蜕变。
![](http://imgcdn.toutiaoyule.com/20250214/20250214192532702034a.jpg)
正在改造中的冰壶馆。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冰球馆的华丽转身国际赛事场馆2024年3月,基于办赛理念——“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南城一小的冰球馆被确定为亚冬会冰壶比赛场地。
据了解,场馆改造工程自2023年4月1日正式启动,历时近7个月,对冰面、照明、音响等设施进行了全方位升级。经过精心改造,这座场馆焕然一新,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达到国际赛事标准,成功变身为专业的冰壶比赛场地。
刘万富介绍,作为业主单位,场馆方从2024年4月份就开始全程配合场馆改造,刘万富以及团队成员们对场馆各处细节了如指掌。亚冬会期间,场馆方共9人组成制冷团队,负责进行定点检查。
冰壶与冰球虽然都是冰上运动,但是对于冰面的要求却并不相同。冰壶运动又被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是一项集策略、技巧和团队合作为一体的运动。与冰球相比,冰壶对冰面的要求更为严苛。冰壶赛道的冰面必须保持极高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http://imgcdn.toutiaoyule.com/20250214/20250214192533844186a.jpg)
刘万富与团队成员负责制冷。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刘万富详细介绍道,冰壶比赛对场馆设施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例如,在照明系统方面,场馆进行了全面升级,每个灯都实现了独立智能控制,确保光线柔和均匀,既避免了刺眼的光照,防止了运动员产生眩目感。谈及比赛的核心区域——冰面,他特别强调:“冰面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比赛成绩,对平整度、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都进行了精准把控。经过改造后,冰面平整度达到了98%以上,完全符合国际赛事标准。场馆精确控制冰面温度大概是零下4—5℃,而冰面以上1.5米的温度在10℃。过去冰球馆使用自来水制冰,改造后则配备了专业的纯净水处理系统,确保了冰面品质的全面提升。”世界冰壶联合会技术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盛赞冰壶馆称,教练席区域设计的十分完美,使用起来顺畅,场馆冰面条件也得到所有队伍和选手的一致好评。
刘万富介绍道,当得知学校的冰球馆被选定为本次亚冬会冰壶比赛场馆时,整个校园都沸腾了。老师们也成为场馆保障工作人员,用另一种方式为亚冬会贡献力量。“我们曾经是一所乡村小学,能成为国际赛事比赛场地,从老师到教练,从队员到家长,每个人都难掩激动之情。”刘万富兴奋地说,“现在一进场馆,真的是心情澎湃。”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学生们用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喜悦。刘万富说,在冰壶馆的运动员通道两侧,精心布置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板报和图画,五彩缤纷的作品洋溢着纯真的童趣。在亚冬会开幕后,参赛运动员们也注意到这一暖心细节,在画作旁边留下了文字,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还有运动员把画作留作纪念。在刘万富看来,这些真挚的文字和举动,不仅是对孩子们创意的回应,更是冰雪运动精神的美好传递。
2月15日,平房区教育局将组织全区中小学师生分批前往冰壶馆参观,让更多孩子体验冰壶运动。
刘万富表示,南城一小冰球队将以承办亚冬会比赛项目为新的起点,继续在冰雪运动教育赛道上努力奔跑,他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孩子的“冰雪梦”从这里启航。
上游新闻记者张莹编辑:周杨责编:吴忠兰审核:阮鹏程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