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贵州结缘是在56年前,贵州的山地给予了我很多创作的灵感。”茶桌上,煨好茶,75岁的叶辛静静讲述着自己的文学创作与贵州山水的关系。
叶辛的一生,写下一部部扎根生活的作品,映射出时代的光彩。青年时代到贵州插队,就此与贵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插队落户的寨子叫砂锅寨,当时我们要在砂锅寨和老乡一起劳动,一起跟着耕地。也正是在那样的日子里,天天跟老乡一样打着光脚板在田埂上走。我对贵州山地,贵州的泥巴地,贵州的田埂,贵州的山坡就会有一种感情。”叶辛说,这份感情并不复杂,来源于农活农事,那段岁月更是让他熟悉了贵州的山地与人文。
著名作家叶辛
说到最初提笔创作的时候,叶辛似拉回那段悠闲的饭后时光里。“以前饭后农闲的时候,我就跟老乡坐在荷塘边讲黄浦江、苏州河、明朝的故事、清朝的故事,老乡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我那个时候就在想,上海发生的一切,贵州山里的农民是不知道的。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心里在想写点什么,也就逐渐的提起笔来。”
最初,他写下一些儿童文学作品,《高高的苗岭》《深夜马蹄声》《峡谷风烟》等作品。
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他开始意识到可以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生活,写下自己那一代年轻人的故事。后来,他创作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并于1982年被翻拍成电视剧,借助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而广为人知。
“那个时候大家都说文学的春天来了,咱们现在回过头再去看,都说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叶辛说,他的作品里写满了生活。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所谓作家,所谓深入生活,就是要带着一颗热爱这块土地,热爱这块土地上生活的老百姓的心,才能有所收获。
知青年代的叶辛(右一)。受访者供图
如今,虽已离开贵州,但叶辛的心始终在这里。每次回到贵州的时候,车子经过修文县扎佐镇,进入酒厂,他的身心都会有回到故乡的感觉。他不止一次提到,成年以后,贵州山地文化,贵州的山水对他影响更深。
回忆起最初对于贵州的印象时,他坦言说,“那时候很滞后。”但如今贵州这20多年的变化和发展也令他很惊喜,“贵州88个县,我走过了79个。比起过去变化很大、进步也很大,而且都独具自己的特色。”
在贵州,叶辛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接触过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彝族等民族,在他内心,贵州变化最大的是贵州人自信心的增强。
“现在大家都自信心满满,觉得我们贵州不是天生落后的,我们贵州是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也有其他地方没有的民族文化。”叶辛直言,这份自信心很重要。
如何讲好贵州的故事?叶辛则认为,贵州发展旅游除了要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山水资源,更多地要发掘出人文资源,持续讲好贵州故事、讲好贵州民族文化的故事,讲好贵州各民族有特点的故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周梓颜
编辑李娟
二审杨韬
三审覃淋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