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日产、本田与三菱汽车合并破裂的传闻今天终于得到确认,三方同意终止关于探讨经营整合可能性的谅解备忘录。因本田和日产已正式取消合并谈判,今后三家公司将在智能化和电动化车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内开展合作。这一框架基于三方去年8月1日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旨在最大限度提高各公司的企业价值。
合并消息传出不足两个月
去年12月23日,本田和日产共同宣布,双方已就合并事宜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双方将以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
合并后可实现整体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约1.39万亿元人民币)、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约139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此外,作为日产汽车子公司,三菱汽车也将考虑加入合并的可能性。按照当时的说法,若日产和本田成功合并将对全球汽车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合并之后,本田日产新集团的市场规模将进入全球第三,仅次于丰田汽车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田和日产双方的合并事宜,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此前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对日产本田联盟及其背后的原因提出极度悲观,认为这是绝望之举。
戈恩表示:“日产和本田合并这是孤注一掷的举动,并非一笔务实的交易,因为两家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两家公司几乎没有互补的地方,它们在同样的市场上运营,产品几乎相同,品牌也非常相似。”
此外,有媒体揭露了日产和本田之间合并谈判失败的更多内情。去年年底,面临困境的日产接受了本田提出的600亿美元合作计划,建议将“目的是为了”修改为“目的是”共同应对中国品牌的竞争压力。但是,这场合并谈判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宣告破裂,原因建议将“涉及到”修改为“涉及”日产的自尊心、对自身困境的轻视,以及本田方面的突然建议删除变化。
消息人士透露,尽管日产在当时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但公司仍然在谈判中寻求与本田几乎平等的待遇。日产CEO内田诚对于合并的前景持怀疑态度,而本田则对日产的决策效率表示不满,双方原定的谈判进展更新被推迟。
终止合并早有风声
1月22日,有报道指出,日产和本田的合并发生变数。本田对日产提出了明确且极具挑战性的利润要求,本田要求日产在2026财年实现营业利润至少提升三倍,以确保双方计划中的合并能够成功。此后的1月31日,日产汽车发言人称,将争取在2月中旬前宣布与本田业务整合方向,较原计划推迟。按照原计划,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双方计划在2025年1月底前确定整合方向,并在6月前敲定最终合作协议,2026年完成合并。日产汽车发言人解释:“两家公司原计划在1月底之前决定管理整合的方向,但整合筹备委员会的讨论仍在进行中。”
2月5日,有多家媒体报道,本田和日产已终止合并谈判,并决定放弃整合计划。

对此,日产汽车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有部分媒体报道公司将撤回与本田经营合并的基本协议书,但本公司尚未宣布此消息。日产汽车指出,其正与本田就媒体报道涉及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各种讨论,预计在2月中旬左右确定方向并发布公告。
不过有报道称,本田就收购日产股份将其纳为子公司的方案征询了日产意向,但日产无法接受本田的收购要约。日产希望在合并中保持平等关系,而本田希望掌握经营主导权,从而改善业绩,本田希望通过合并打造更具强大盈利能力的新集团。
从市场报道的消息来看,本田和日产双方合作存在诸多变数的原因是双方在整合比例等条件方面无法达成一致。
另据多家日媒报道,日产汽车公司社长内田诚2月6日正式告知本田汽车公司社长三部敏宏,日产决定终止与本田的合并谈判。
事实上日产、本田和三菱汽车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应对挑战,或许是快速应对全球竞争,特别是中国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大势之下,日本车企只有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优化产品布局、增强市场适应性,方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否则,日本车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会进一步缩减,甚至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总之,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终止合并,这不仅是几家车企的战略失误,更是日本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期滞后的一个典型写照。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歌猛进的浪潮中,日本车企倘若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加速技术创新,其衰落之势恐怕难以逆转。
来源:头条娱乐